当前,世界能源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使用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传统能源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为应对能源发展变化,新一轮能源变革势在必行,基本方向是以实施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的“两个替代”为重点,加快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的根本转变。目前,全球有超过1万亿千瓦时的陆地风电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时太阳能资源,以及丰富的水能、生物质能、潮汐、地热资源等等取之不尽的绿色资源,让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的目光不约而同集中在了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上。而能源互联网旨在降低经济发展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最大程度上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
全球能源互联网由跨洲、跨国骨干网架和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构成,包括洲内联网、洲际联网和全球互联,连接“一极一道”(北极、赤道)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集中式、分布式电源,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是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显著特征,将有力推动能源开发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能源领域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上升,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国家的长期战略,定调“推动能源体制革命,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强调“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养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2015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电力市场的形成。各项配套的政策正在逐步出台和完善,我国能源革命的大幕已经拉开。
从内涵上看,全球能源互联网由跨国、跨洲骨干网架和涵盖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的国家泛在智能电网构成,需要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正是世界范围内电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与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全球新经济增长点的“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吻合。
李克强总理在推进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议上指出,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合作是新阶段以开放促进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中央企业应利用中国优势产能,突出重点领域,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坚持创新合作模式,坚持市场导向和商业运作原则,推动形成优进优出格局,促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打破了西方以油气为基础的传统能源体系,可以提升我国在世界能源领域的影响力,巩固我国特高压、智能电网技术的领先优势,增强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同时,与周边国家的电网互联互通也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利于打造中国电工装备走出去的新名片,带动国内智能电网、储能、电动汽车、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
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是包括新能源发电技术、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先进储能技术、先进信息技术、需求响应技术、微能源网技术,也包括关键装备技术和标准化技术,其中许多技术仍然处于产业化前期。目前,西电电力系统公司开展的±500kV/3000MW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功率模块研制、±500kV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研究、微电网示范工程(二期)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课题与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密切相关,其技术水平将达到国际领先或者国内领先。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推进,还将创造出巨大的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需求,西电电力系统公司将有机会站在更高的国际化发展平台上,依托特高压技术优势,为全国乃至全球能源用户提供符合世界电力技术进步方向的能源解决方案,为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的落地落实贡献力量。